登愣~令人期待的開箱終於來啦~~~
首先,第一眼看到這個杯子,好像看不太出個什麼端倪?!
但是卻大大的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心!所以讓我好期待呀~
它是【PillFree咕溜杯】
專門設計來幫助人們可以更輕鬆地吞服藥物。
沒錯,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滿頭問號…
到底一個杯子要怎麼做到可以號稱是吞藥神器?
又到底這個杯子跟我有什麼關係呢???
標榜可以「自然喝水方式」練習,克服心理障礙,
輕鬆看待服用藥物或是保健食品。
好的~這裡就要來說說我為什麼要開箱它的契機了...
說起來有點丟臉,畢竟我也一把年紀的成人了,
可是我有...「吞嚥障礙」,也就是錠劑、膠囊等的藥丸或保健品,
我基本上無法順利吞服,導致於我跟很多保健食品擦身而過...
曾經還發生我去一間診所填寫初次就診單的個人資料時,
櫃台小姐問我「請問妳的用藥習慣是藥丸還是藥粉?」
當時我把這題直接空下來了,因為藥丸不會吞!藥粉也好苦!
真的好想大聲的說「我不吃藥!」(但我沒這麼說)
在醫生開藥的時候,我都會特地跟醫生說
「我不太會吞藥,可以幫我開很小顆的那種嗎?」
當醫生發現要開給我的藥品沒有比較小顆的選項時,
我就會很無奈的「好吧請幫我磨成藥粉。」
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要來開箱這個咕溜杯。
彩色紙盒的外包裝,粉嫩色系的杯子本人!
左邊是綠色(官方也稱藍色,看起來是比較偏綠的藍綠色)
右邊是粉色,還有一個黃色(天啊我最喜歡的顏色)。
那我們來拆解這個咕溜杯到底有什麼構造?
咕溜杯共含有杯座(杯身)+杯蓋+嘴套
也因為這樣可拆卸的設計,可以隨意組合成自己喜歡的繽紛配色,
如此一來,就像下方圖片的樣子,杯蓋與嘴套呈現狀色系的搭配。
這看似很陽春很簡單的構造設計,其實背後原理一點也不簡單!
利用人因傾斜角度來設計嘴套,特殊斜口與反向藥錠放置槽,
使藥錠在喝水的同時順利且流暢的自然吞入。
初期使用咕溜杯做喝水練習其實會很不習慣,
因為出水的口徑比較大一點,小嘴巴的我好不適應。
果然是一款需要每天透過練習來習慣的輔助杯!
咕溜杯要怎麼用呢?
首先先將水裝至五分滿或者是更少的水量。
接著把杯蓋及嘴套都蓋好,聽到「喀」一聲才是有確實蓋好喔~
接著拿出要練習吞的藥錠或是保健食品。
我拿出了夏天最需要補充的姬白錠,畢竟黑肉底的我一下就曬黑了,
在愛漂亮的基礎上,除了外用的物理防曬以外,口服保健品也是很在線的!
但如果每次遇到想吃的保健品都是很大顆的錠劑或是膠囊,
那麼基本上這個保健食品99%都是會直接被我忍痛刷掉的。
雖然這個沒有很大顆,但我想拿來做練習是很好的選擇!
拿一顆放置在杯蓋內的柵欄中,盡量避免打橫(如果是長形錠劑或膠囊)。
仔細看杯蓋中柵欄有水珠,因為拍攝之前我先喝過水忘記擦乾了!
不過因為是沒有太多異味或苦味的保健食品,做練習的話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不過如果是藥丸的話,還是建議一定要保持柵欄處的乾燥,
才不會影響到藥丸,導致吞的時候感受到苦味或是化學味。
喝的時候以自然後仰姿勢喝水,一次將藥錠喝入。
口含嘴套時含入至少1/2的深度,嘴套壓住舌頭。
當然,每個人的吞嚥習慣及咽喉構造不同,成效也有相對差異,
建議每天以咕溜杯替代平日喝水的水杯,
服藥前頻繁使用能降低吞藥時的不適感,
總而言之,就是需要練習,我使用了一個禮拜都還在適應中...
有人說,吞藥成功與否來自「心理因素」居多!
讓我想到小時候我連吃藥粉都會有陰影,苦到明明已經吞下去了,
但過幾秒鐘我又原封不動地給它整包吐出來...
長大後因為吞嚥障礙所以部分藥也是磨成藥粉,
在吃藥粉時,就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它!
畢竟,良藥苦口嘛!很多藥真的超級苦...(好辛苦啊)
那接下來說說藥磨成粉的問題
●無精確的劑量→藥物磨成粉末會耗損且提早解潮失效
●藥效無法持續→藥廠設計的溶解與藥效釋放時間
●不在正確的釋放環境→例如腸溶性藥物在胃酸下已被破壞
●使用體驗不佳→藥物殘留在口腔的不適感
所以在逼不得已必須得吃藥粉的情況下不說,
一般情況藥丸還是比藥粉來得效果較佳不易被影響。
PillFree咕溜杯採用抗菌材質,可抑制細菌和黴菌的生長,
讓杯子重複使用過程保持安心,嘴套容易拆洗更換,相較衛生環保。
材料通過多項驗證:
- ISO 22196塑膠製品表驗抗菌性評價測驗
- JIS Z2801抗菌加工製品測試
- ISO 16869塑膠成分抑制真菌相關測試評估
PSM吞藥輔助杯有獲得獨家台灣發明專利
facebook粉絲專頁:PillFree咕溜杯
官方下單區:PillFree咕溜杯
溫馨提醒:失敗沒關係,多練習!
就跟人生一樣,一次就成功,那是運氣好;
練習總能熟能生巧,它只是輔助!當你的隊友。
咕溜杯為吞藥輔助品,非藥物無任何療效,以上為個人體驗心得分享。